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新西兰近日在南太平洋展开一项名为“岛主行动”的联合演习,旨在监测太平洋地区的捕鱼行动。
行动于26日结束,美国海岸防卫队巡逻舰亨利号试图按计划停靠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以补充燃料和补给品,却未获得所政府的外交停留许可,只能改道前往巴布亚新几内亚。
而同样参加“岛主行动”的英国史佩舰也被拒绝停靠所罗门。
除了拒绝美英船舰靠岸,所罗门政府最近与西方记者也闹得颇不愉快。
事由缘于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时事调查节目《四角方圆》8月1日报道,指中国国有企业正在谈判购买所罗门群岛一个种植园,内含深水港和飞机跑道。
所罗门群岛政府24日就此发表声明,指责西方记者试图“策划政权更迭”,“传播反华情绪”,“破坏所罗门群岛国家形象,威胁国家建设进程”,警告要禁止从事有关报道的外国记者入境或将其驱逐。
声明发布后,西方媒体再次质疑,称担忧在所中关系深化之际,出现民主倒退。
自中所4月签署安全合作框架协议后,美澳等国随即频繁前往访问。
对于美澳诸国的忽然“重视”,所罗门政府并未回以应有的“热情”。
美国副国务卿舍曼8月前往所罗门出席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80周年的纪念活动,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缺席纪念仪式,被质疑有意 “冷落” 舍曼。
所罗门群岛为何拒绝美英军舰停靠本国港口?面对美澳等西方国家的施压,所罗门群岛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陈弘29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记者采访,就一系列问题展开分析。
以下是采访答问:陈弘:南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和所有人做朋友,不和任何国家为敌”。
美西方此前对南太国家的内政外交采取霸凌式干预,包括扶持当地反对派等,已引起所罗门群岛等国强烈的反感和不满,加上此次美西方军事力量进入,也引起岛国的警惕,因此所拒绝靠港是一次自然的反应,也是一种姿态,显示所国不愿成为美西方实施战略的工具。
陈弘:西方媒体明显是精心挑选采访对象,进行诱导式采访,显示西方一直试图透过谣言挑拨所中关系。
过去我们认为,西方媒体只起到推波助澜、煽风点火的作用,实际上现在,西方媒体已成为先头兵,往往在某种战略活动之前,会由媒体来发起,透过定性式、预设立场式的报道,带动国际舆论,再带动政府相关的政策。
当然,这也引起了南太国家的警惕,从所罗门群岛总理的一系列回应和反应来看,态度非常坚定,西方效果适得其反。
陈弘:美澳等西方国家之所以重视所罗门群岛,原因有三:其一,中方与任何国家走近,美西方都会试图从中撬开裂缝,尤其是中所恢复外交关系在2019年,美西方似乎认为新建交的关系有空可钻,试图通过所罗门群岛来撬开中国和南太地区的友好合作关系;其二,美西方在所当地也扶持了“台独”政治势力,因此也是一种呼应态度,例如,马莱塔省省长便是由台湾当局及当地“台独”分子扶持;其三,当前南太地区已被美国纳入“印太”版图,南太加上澳大利亚,将形成南半球的重要支点,因此南太对美国而言具有特殊性。
陈弘:这对包括所罗门群岛在内的所有南太国家,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长期以来,该地区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托管地,经济单一布局失衡,人民生活水准较落后,西方的威逼利诱将造成压力。
此外,当地一些领导人及社会精英,都有在西方国家留学的经验,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确实对保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构成了挑战,但这一点并非不可克服。
陈弘:中所签订安全合作协议时,就曾有澳媒呼吁,应出兵推翻索加瓦雷政府,扶持亲西方政权,这种情况也曾在中美洲、南美洲有过先例,美西方会透过意识形态和社会渗透,深入当地每个方面,发动“颜色革命”或暴力性的军事行动对当地政权造成不利。
陈弘: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29日开始访问巴布亚新几内亚,接下来还要访问东帝汶。
因为东帝汶此前有一个天然气项目,东帝汶不满美西方对其的不合理要求,考虑与中国谈合作,引起澳方紧张和新一轮攻势。
由此可见,来自美西方对南太地区的压力和诱惑正在加强,西方国家政府为自身的经济利益摇旗呐喊,甚至影响当地的经济合作,这是一个新的动向。
(完)。
记者 於元枫